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丨医改北京论坛(第11期)

分享到

2018-07-23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刘倩 浏览: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中国的特殊人口政策,使得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更快。如何应对老龄化?2016年,国务院选择15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社会制度。目前,试点成效初显,缓解了民众长期护理的需求和财务负担,推动产业发展,为将来全面推进这项保险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此为背景,7月22日上午,《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为主题,在北京江苏大厦举办第11期医改北京论坛。参会嘉宾来自中央及地方医保行政经办代表、商业保险机构代表、医院医保办主任、相关学者及各药企生产流通企业等共计百余人。

  论坛由人社部劳科院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先生主持,邀请国家医疗保障局、南开大学、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南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专家做主题发言,围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话题展开讨论。

  国家医疗保障局樊卫东处长对推进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全民覆盖长期护理保险是我们的目标,未来还需要加快标准体系、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坚定制度遵守,多元化统筹资金来源,在机制上创新,动态调整,平衡实现全面小康的多种利益诉求。

  南开大学朱铭来教授认为,老龄化的严重需要我们有更长远的考虑,需要财政等各个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筹资方式,先有筹资才有制度的经济基础。朱教授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分析数据,建议积极探索长期照护的护理预防,从源头对护理成本做一个相应的规模的控制;筹资渠道多层次进行保障,明确社保职责的边界;通过立法,明确社保筹资机制,保证制度的持续性、权威性。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许宏处长介绍了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历程,从受理、评估、服务、监管,结算五个方面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进行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受理。上海的制度高门槛、低缴费,设计相对比较合理、严密,让老人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服务,同时,推动护理服务市场逐步形成。许处长提出,长期护理保险任重而道远,商业保险可以根据老人需求,与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相结合,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大众。

  成都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韩高从政策、经办、成效、难点四个方面对成都试点的经验进行详细的阐述。成都的长期护理保险目标明确,定位精准,提供多样化照护服务;个人、单位、政府、社会多元化筹资机制,社保、商保共同协作;构建专业化团队,信息化管理,运行平稳,群众满意度高,制度成效明显。但他也提出,成都在监管、回访、服务品质提升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建立护理员免费培训制度,采取评估人员鼓励措施,完善照护服务机构扶持政策。

  南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孙华主任介绍了南通试点制度运行的特点。南通的长护保险脱离于医疗保险,按照社会保险法要素进行独立的设计。坚持社会全覆盖,经办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筹资多元化;坚持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必须结合起来,服务智能化、个性化,群众满意度,统计超过97%。使长护保险在医疗保险的基因之上走的更好、走的更健康,还需要解决长期照护保险与医疗保险的矛盾,稳妥推进,形成共识。

  泰康养老保险公司刘洪波总经理认为,长期护理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保险的筹资体系以及政府服务体系、经办管理体系,三个体系之间需要互相协调。长期护理的保险制度改变了很多老年人对养老消费的观念,需要一些战略思维,走创新的道路。引入商业保险的机制,开发商业保险的产品来实现社保的保基本,商保做补充,让商业保险公司有更大的动力、更长久的眼光参与到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中。

  下半场提问环节,参会嘉宾与专家就长期护理评估标准、医养结合、失能预防和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合理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论坛详细内容与专家观点将整理成文发表在中国医疗保险微信公众号(ID:zgylbxzzs)当中,欢迎关注,第一时间获取精彩信息!

特别鸣谢
三生制药集团
BD中国
拜耳医药
齐鲁制药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