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加大医保话语权

分享到

2014-04-25 作者:韩凤 浏览:

  
  
4月25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在河南省登封市召开了“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问题导向宣传座谈会”,社长韩凤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题为“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医保话语权”的讲话,具体讲话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编委、通讯员,同志们:
  
  上午好!今年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开局之年,有许多新问题亟待我们研究。《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改革不是没事找事,恰恰是因为有问题才需要改革,是问题倒逼改革,改革就是解决问题。医保改革中有许多问题影响公平可持续,迫切需要我们及时发现、深入研究、正确回答。本次会议就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公平可持续为主线,加大医保话语权,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改革中发挥舆论导向的引领作用。大家在百忙中赶来参加会议,充分表明我们医保系统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形势的政治敏感、对我和杂志社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其目的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让我们共谋大计,共施良策,提升宣传质量,为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做好舆论服务工作。
  
  一.全民医保面临的新形势
  
  实现全民医保,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标志着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解决的是从有到好的问题,任务更艰巨,使命更重大,意义更深远。
  
  (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健全全民医保总目标
  
  中央在十八大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目标任务,得到了十八届一次会议的审议通过和批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次强调“改革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我理解,有四个涵义:一是健全全民医保已不仅仅是一项保险制度和业务工作,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二是“治理”与“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治理是针对体制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的改革,而管理则是在体制机制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规范有效的工作行为或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决定》说明时所指出的,凡是涉及改革的内容,才纳入《决定》中,凡是日常管理工作一律不纳入;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决定》把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的整合纳入其中,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等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指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现行的体系与能力存在着什么问题、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医保改革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我国的全民医保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什么提出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呢?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作出了精辟论述,他指出:“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也会越多。”强调增强问题意识,说明我们的医保事业发展到了建设高质量医保的新阶段。过去没有建立,就谈不上健全。更何况,我们今天的全民医保确实存在着诸多制约公平可持续的深层次问题,亟待加强治理。那么,什么是深层次问题呢?从《决定》所列的改革内容和中国30多年的改革轨迹不难看出,凡是涉及体制机制并与观念密切关联的问题,才是深层次问题。我把医疗保障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暂且梳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缺乏公平性。公务员与职工、城乡居民,职业人群与非职业人群,市民与农民在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经办服务等方面差别大,造成社会矛盾。“锯腿保命”、“抢钱救儿”的极端案例,都是困难农民,他们不敢到大医院看病才是真正的问题,反映了城乡不公平。应该从两个方面提升公平性: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制度整合、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的统一,这是提升公平性的必由之路。去年十二届一次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整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由一个部门承担”,并且明确要求在去年6月底前完成,但至今没有实现,可见阻力不小。二是坚持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克服权利强化和义务淡化的现象,对城乡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等特困群众,要落实财政补助和医疗救助政策,切实保障他们平等参保的机会。有些地区的医疗救助资金结余数额相当于上级财政一年的转移支付总额,而当地困难群众的参保率仅有60%,说明医疗救助资金没有首先用于资助参保上,困难人群没有实现应保尽保。
  
  2.商社职责不清。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目标不明,一方面,产品单一,且社会公信度较低,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到经办基本医保上,缺乏优势和能力。再加上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都重视全民基本医保而忽视商保,形成了社保一家独大、商保发展缓慢的不协调格局。解决的根本办法,一是明确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认清发展商保是“用多层次保障体系应对多元利益诉求”的战略选择;二是明确定位,基本医保将保障水平与保障范围限定在基本需求之内,商保侧重于不同人群、不同水平的保障需求,二者应搞好衔接;三是明确结合点:基本医保的保障水平既不能过低保不住,也不能过高承受不起,这就是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的业务范畴。
  
  3.基本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险和救助概念、界线不清。保险与福利不分,无限提高待遇水平和救助不到位并存。解决之道:基本医保的待遇水平要与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化解重特大疾病经济风险,需发挥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整体功能,不能让基本医保承担“无限责任”,用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搞平均主义的“二次报销”存在诸多弊端,加大了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在人群间、地区间都不公平,必然不可持续;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要与医疗救助相结合,重点解决城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重特大疾病医疗负担;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应由商保经办,由参保人自主选择经办主体。
  
  4.经办职责和任务不明。亟待明确医保业务范畴,提升医保治理能力。医保经办的主要任务:公民建立保险关系,医保基金的管控,向医疗市场购买服务。全民医保的保险关系必须适应人人终身享有,保险关系随人走,目前的重复参保、漏保、断保亟待克服;基金管控:即收到位、管得好、花得值、可持续,即对社会风险包括老龄、疾病、突发情况的防控;为保民提供服务即支付就医费用,承担第三方付费,就要求选好医院,有序管理,“三医联动”即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改革支付制度,标化经办服务等。
  
  5.基金管理缺乏绩效理念。一是不计成本,全系统很少研究医保成本,这是国家治理环境的恶化;二是不议价,“一口价”的现象相当普遍。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后,只关注总额是否超支,不关心总额内的钱花得值不值,不讲成本-效益。解决办法:一是要强化成本理念,成本是正确处理医保与医药关系并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是发展的硬道理,要从可持续的高度看待成本;二是要建立议价谈判协商机制,将性价比、基金绩效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保监管和支付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三是要加强以提升基金绩效为目标的考核奖惩力度,减少就医诊疗中的“四不合理”,防范和打击欺诈骗保。
  
  6.征收体制不顺。税费不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导致征缴存在诸多漏洞。不仅对缴费基数缺乏精确化监管,而且应征未征、财政欠费问题相当严重,说明管理松弛与混乱。为确保应收尽收,首先要统一征收机构,实行“五险合一,一票征缴”,这样既可以提升效率,又能减轻企业的缴费事务负担。其次,加强征缴的精确化管理,夯实缴费基数,扭转长期存在的少报缴费基数的现象。第三,加强审核和稽核,要将参保单位申报多少算多少转变为经办机构应征多少收多少,实现应缴尽缴。
  
  医保领域的问题不仅上述6点,还存在着风险预测不清、医疗资源需大于供依然是目前的突出矛盾、公立医院无序扩张加剧了垄断,使本已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等问题。说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面临严峻挑战,改革越深化,难度就越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夺取新胜利。用克强总理的话说,“再深的水我们也要去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
  
  二.今年宣传要点
  
  紧扣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医保制度总目标,将以下10个方面作为全年办刊要点。
  
  (一)增强全民医保的公平性
  
  从四个方面增强公平性:
  
  1.实现应保尽保提升公平性
  
  目前参保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城乡医保分割导致重复参保、漏保现象大量存在;居民医保政策对职工医保造成冲击,中断职工医保、转而参加居民医保的现象普遍存在;参保的自愿原则、医保关系转接不畅、补助和救助政策不落实、公费医疗等,都导致参保不稳定。
  
  宣传应保尽保的着力点:(1)持之以恒地开展扩面征缴,实现人人终身参保;(2)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从体制上解决重复参保、漏保问题;(3)加大参保缴费的监督稽查力度、依法处罚少报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的违规行为;(4)落实政府补助和医疗救助,确保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保;(5)将居民医保的自愿性改为强制性;(6)将参保扩面即人人有医保,视为提升全民医保质量和推进社保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抓。
  
  2.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公平性
  
  从城乡医保政策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经办精确化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和深化宣传。(1)用整合地区的实效,揭示“体制顺、事业兴”的内在联系;(2)引导城乡居民合理选择缴费档次,由“就低不就高”向“就高不就低”转变;(3)探索适应我国农村个体经营与规模经营长期并存特点的经办服务方式;(4)从政府补助、待遇水平、就医管理等方面宣传整合地区参保农民得到的实惠,揭示整合与公平的关系。
  
  3.完善市级统筹提升公平性
  
  要点:(1)市级统筹的要义是统收统支,筹资、定点、待遇、经办、信息系统“五统一”,不仅是建立调剂金;(2)市级统筹的目标是增强统一性、共济性和基金抗风险能力;(3)实现“同城同待”,是建设公平可持续医保制度的目标;(4)尚未实现市级统筹的地区,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4.加快资源调整提升公平性
  
  (1)从医疗资源的城乡配置、上下配置(大城市与城乡社区、大医院与社区机构)、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配置等方面,揭示公平性的差异,研究缩小差异、促进公平的对策;(2)从就医流向看资源利用效率,探讨政策引导与合理流向的关系;(3)从医疗费用与非医疗费用的比例结构上分析资源结构失衡导致的个人负担苦乐不均;(4)从大型公立医院扩张、垄断加剧上分析资源配置失衡加剧的危害;(5)分级诊疗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
  
  (二)20年医保改革回顾
  
  我国新型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始于1994年“两江”试点,到2014年已迎来20年历程。本刊将以《医保改革20年.1994—2014》为题,对医保政策的制定与演变路径及其经济社会背景等进行回顾性系列分析,其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坚定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医保质量,实现永续发展。初步设想,把握以下要义、要领与要点:
  
  要义:揭示制度可持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针,总结基本经验,增强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要领:坚持求实求是的原则,运用实证分析与文献分析相结合、亲历者(政策制定层、管理层、执行层)与参保者相结合、历程回顾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个维度揭示公平可持续的实现途径。
  
  要点:以20年改革进程为脉络,以构成新型制度的要件为抓手,遵循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方针,拟选择以下15个要点:
  
  (1)职工医保的实施背景、政策内容、发挥的作用、覆盖面的扩展进程(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
  
  (2)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及责任分担机制的建立;
  
  (3)“三二一”管理规范的建立、对制度运行所起的作用、政策演进过程(如从药品目录到药品编码、从定点医院管理到定岗医师管理、从参保地就医到异地就医、从医保关系不能转移到出台政策规范转移等),毫不动摇地坚持“三二一”;
  
  (4)筹资政策(6+2)的出台背景、依据,各地的实际标准是多少,怎样建立合理稳定的筹资机制
  
  (5)统账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初衷、演变、现状,个人账户何去何从;
  
  (6)起付线、共付比例、封顶线的功能,确立“三条线”的初衷和基本依据,运行状况和发挥的作用;
  
  (7)居民医保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演进过程,居民医保筹资政策对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8)“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管理原则在制度可持续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保障水平、基金结存情况及消化结存的政策,合理结余规定;
  
  (9)县级统筹的历史背景、作用及弊端,从县级统筹走向市级统筹的必然性、政策路径及管理体制改革;
  
  (10)新农合的产生背景、意义及问题;
  
  (11)城乡医保统筹与整合的经济社会背景,制度分建的必然性、积极作用和弊端,先行先试的生命力和示范意义,管理体制与制度公平可持续的关联,从城乡分割走向一体化的历史意义;
  
  (12)门诊统筹的必然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运行现状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13)支付制度的核心作用和改革进程,从单一按项目付费,走向预算管理、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改革;
  
  (14)基本医保、医疗救助、补充医保即商业健康保险的功能定位,现实状况与走向;
  
  (15)信息化与基本医保制度同生同长,在扩面征缴、支付制度改革、即时结算、监管等方面的全面支撑作用。
  
  (三)突出基金管理
  
  基金管理是经办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必须贯穿到收、支、管的三大环节:首要环节是应收尽收,核心环节是完善支付制度改革,关键环节是加强监管。
  
  在基金支付方面,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预算管理和总额控制原则,二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筹资水平决定待遇水平;强化两个机制:费用分担和监督考核;实现一个转变:从单纯关注基金控制和费用支出向关注医疗质量转变,推进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DRGs结合。
  
  在基金监管方面,抓实三个环节:一是征缴环节加大参保人数基数、财政补贴的稽查力度;二是支付环节实现全程信息化实时监控,为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提供支撑;三是创新监管机制,实现基金使用监管公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
  
  (四)突出就医管理
  
  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参保地与异地的关系。坚持属地就医,两定管理,规范异地就医。摒弃“方便最大化”和就医“漫游”。
  
  二是三项统筹与就医管理的关系。城乡统筹、市级统筹扩大了定点选择范围,亟待引导合理有序就医;门诊统筹扩大了保障范围,如何实现减少住院、提升基金使用效率的初衷,亟待评估。
  
  三是社区首诊制与就医管理的关系。探讨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社区首诊与发挥基金使用效率的关系;社区家庭医生制的发展趋势及配套政策研究。
  
  四是就医管理与医疗管理的关系。就医管理迫切需要与医疗联动,单靠一种力量难以为继。
  
  (五)突出全民医保基础性作用
  
  大力推进“四个参与”,注重发挥“两个作用”:
  
  四个参与:一是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主动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医疗价格定价和调整,将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二是积极参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从落实“一般诊疗费”、支付政策向下倾斜、参保人员就医管理等方面为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助力,营造合理的就医导向,促进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是积极参与社区家庭医生制的推行,让家庭医生制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从立足于医疗管理逐步转变为预防健康管理。四是积极参与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的互动,探索二者结合的实现条件。
  
  两个作用:一是支付制度改革的激励约束作用,通过总额控制下的“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倒逼公立医院加强管理;二是医保监管和考核机制、分级管理的制约奖惩作用,从提升基金绩效角度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从“四不合理”(即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收费)向“四个合理”转变。
  
  (六)突出多层次整体功能
  
  形成基本医保保大病、体现普遍性,补充层次满足特殊需求、体现个性化,医疗救助托底并有机衔接的体系。
  
  把握的重点:“三清、两明确”:(1)廓清定位,基本医保与商保不可交叉、混淆、替代、错位,搞好互补、衔接,发挥多层次的整体功能;(2)厘清分工,政府管基本,市场管补充,使双方都有宽松的环境和发展空间;(3)认清目的,委托服务不仅是出于产业政策或减少政府事务负担,而且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履行管理监督和利益协调职能的需要,应着眼于社保与商保的共同发展;(4)明确途径,商保经办社保必须改变其纯营利机制,但不能改变基本医保制度的属性,不能降低效率、牺牲公平和群体利益;(5)明确方式,购买服务,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应该建立在社保有需求、商保具有成熟规范的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基础上。
  
  (七)突出支付制度改革
  
  坚持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用好谈判协商和风险共担机制,着重探索以下问题:(1)支付制度改革中如何用好三个管理办法:一是对不同服务类别、不同服务机构的预算管理办法;二是对不同付费方式的付费标准制定办法;三是医疗服务发生后的考核结算办法。(2)分清医疗费用的个人分担机制(三条线)与困难群体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区别。(3)随着医保监管由医疗机构延伸到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支付政策如何同步延伸到医生,让医保支付的基金转变为医生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的所得。(4)支付制度如何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建立。(5)议价谈判、集团购买与发挥基金使用效率的实践探索。
  
  (八)突出重特大疾病保障
  
  把握五个要点:(1)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是补充层次的保障制度,化解的是经济风险,应以费用为界定标准;(2)建立稳定的单独的筹资渠道;(3)化解重特大疾病风险应发挥基本医保、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整体功能;(4)作为补充层次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应发挥市场的作用,由参保人选择经办主体,不搞指令性的购买服务;(5)关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的实施进程、出现的矛盾和保障效果。
  
  (九)突出困难群体医疗保障
  
  持续加强四项工作:(1)落实困难群体参保补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2)对困难群体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按照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实施个性化支付政策,雪中送炭;(3)建立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衔接或一体化管理机制,对困难群体重特大疾病患者给予实时医疗救助。(4)对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要作为医保质量评估的核心要素。
  
  (十)社会风险与基金支付风险
  
  1.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此要求应尽快整合城乡医保,研究农民转为市民后,其参保关系如何由新农合转为城镇医保,并组织精算城镇化对基本医疗需求的增长与基金支付的关系。应对新形势带来的问题。
  
  2.老龄化方面亟待探讨的问题。一是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基金中长期平衡的关系。二是在长期照护保险缺失的情况下,高龄失能老人长期住院对基金支付的影响。三是报道地方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的政策措施、实施路径及效果。
  
  3.人口流动方面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与参保的稳定性,探讨人口流动医保关系“流而不断、转有接续”的对策;二是强化异地就医管理,改变监管缺失现状;三是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如何破解医保关系转移中的城乡和地区筹资、待遇差距。
  
  三、实施措施
  
  按照东进会长关于不断提升办刊质量、扩大杂志发行量、凝聚正能量的“三量”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全面贯彻落实。
  
  (一)凝聚力量,扩大影响。医保行政、经办、研究(学、协)三方力量,提供医药服务的两定机构人员,都是我们做好医保宣传不可或缺的力量。从创刊之初,我就重视编委队伍、通讯员队伍、作者队伍、发行负责人和常务理事等五支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办刊合力。我今天着重讲讲通讯员队伍建设。
  
  本刊通讯员有三大基本作用:(1)在信息开发上发挥耳目作用;(2)在联系地方上发挥纽带作用;(3)在杂志发行上发挥“增量提质”的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报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量逐年增加,2009年730多条,2010年860条,2011年1030条,2012年增加到1220条,2013年1860条;信息来源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由2009年的8个省级地区,增加到2011年的16个地区,2012年增加到20个地区,2013年的26个地区,覆盖了全国81%的省份;涌现出一批信息开发典型地区,江苏、江西、湖南、上海、辽宁、天津、河南、内蒙古等8个省级地区最突出;沈阳、苏州、淮安、镇江、扬州、深圳、珠海、洛阳、威海、赣州等10个城市最突出。
  
  二是每年重点选题策划方案征求各地编委和省级医保中心的意见和建议,通讯员承担起了收集、整理和报送意见建议的作用,在编辑部与各地编委之间发挥了枢纽作用。
  
  三是在约稿组稿和稿件返回作者确认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有50%的稿件是通过通讯员完成的。
  
  四是在杂志发行上发挥“增量提质”的关键作用。我刊的发行,各省的编委发挥决策作用,通讯员发挥了具体落实作用。通过宣传杂志的特点和指导作用,引导更多的读者读刊用刊,把扩大发行与读刊用刊结合起来。
  
  通讯员的三大作用,说明地位重要,但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新任务,对医保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讯员队伍建设也要水涨船高,提升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下一步,通讯员要在充分发挥三大作用上大显身手。一是报送信息要在“快、专、全”上下功夫:快,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当地发生的信息当天或第二天就要发到杂志社,仅靠纸质简报太慢,一个月才能收到;专,要坚持一事一报,不要淹没在总结材料中;全,凡是医保领域的信息都要报,信息稿件要简明扼要,几百字即可。二是在杂志发行上当好本省编委的助手,积极宣传本刊,组织经办机构、两定机构及时征订。三是协助编辑部做好约稿组稿工作。对表现突出的通讯员,我社将在每年9月召开的编委会上给予奖励。同时,我社将在地市级以上担任医保行政经办管理的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中发展通讯员。由省医保行政经办主管部门负责建立本省的宣传网络,杂志社负责业务指导和联系,形成分级管理、业务直通的管理体系,将通讯员队伍建成名副其实的“五大支柱”之一。
  
  (二)牢牢把握质量立刊之本。把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年的主题主线。紧密结合医改和医保制度建设实际,突出宣传上述十大要点。在年度策划的基础上,精心搞好期策划,把主题主线贯彻到每一期、每个栏目和每一篇文章中。
  
  (三)巩固完善社外评刊制度。将社外评刊作为提升办刊质量的长效机制坚持下去;坚持社内办刊每期总结;评刊意见逐期上报编委会领导,并在网站公开,及时通报优秀论文,形成社外与社内双重评估总结机制,以鼓舞作者,吸引读者,严律编者,达到提升办刊质量、扩大杂志社会影响的目的。本次会议由社外评刊委副主任韩凯同志介绍评刊情况,其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持续做好评刊工作,为读者奉献高质量的医保杂志。
  
  (四)加强网刊互动。今年网站浏览量要由日均7000-9000人次增加到10000人次,微信平台读者突破20000人。措施:一是与省级医保经办机构网站全部建立直接的合作机制,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优势互补。二是与各省医保研究(学、协)会加强联系,形成医保社会宣传网,扩大网站信息交流。这次会议我社邀请了各省研究(学、协)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其很大用意就是以我社网站为轴心,建立与各省社团组织的信息联系机制,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三是编辑部每期要保质、保量、保时向网站提供原创信息。四是在“三个用好”上下功夫,即用好本刊优势资源,打原创信息牌;用好地方医保信息,打行业优势牌;用好社会网站信息,打拓展合作牌。五是发挥新媒体信息新、发布快、传播广、形式多的特性,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推送。六是发挥微信沟通便捷的优势,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查刊服务,提高读者满意度。七是开发微网站,建立移动资讯平台。
  
  (五)明确发行目的,做实做细发行。首先,我要告诉大家,发行医保杂志,就是宣传中央的医保方针政策,宣传医保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制度、基本理论,凝聚正能量,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与不正之风、与摊派毫不沾边。因此,要理直气壮地抓宣传,理直气壮地搞发行。我们的杂志办刊质量是全社会、全系统公认的,这是医保行政、经办、研究和两定机构的决策者、管理者、专家学者、操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么好的一本杂志,我们发不出去,想订杂志的读者订不上杂志,办得再好也无意义。所以,大家要从建设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的高度,从为民造福的高度来宣传杂志,发行杂志。第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发行目标是:“要让需要本刊的读者都能订上杂志,让订了杂志的读者都能及时拿到杂志,切实把杂志送到读者手中”。据我们调查测算,医保行政部门、经办机构、研究机构、两定机构都需要杂志。我们的发行工作要向这些部门和机构延伸。目前,这几类机构特别是许多两定机构还不知道有这本杂志,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希望大家协助我们把发行工作做细做实,做到定点医院、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点药店,真正“让需要杂志的读者都能订上杂志”。第三,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动手建立延伸到地(市)县的发行组织网络,今年所有地级城市都要有发行负责人,为“把杂志送到读者手中”提供组织保障,取信于订户和读者。请在座的同仁们协助我们做好人员的落实工作。第四,我社已建成WEB发行系统,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升发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网上征订、网上反馈收刊情况,确保发行质量。第五,我社开展“收刊跟踪调查月活动”,形成日常监测与定期检查分析相结合的机制,根据监测和跟踪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第六,截止到4月16日,共征订78997册,与去年同期相比,征订量增长2721册。其中征订4000册以上的省有:江苏省9842册、河南省6068册、湖南省5504册、云南省4113册、吉林省4010册、四川省4000册;500册以下的省有:安徽、西藏、新疆和兵团。省会城市征订1000册以上的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579册、四川省成都市1300册、云南省昆明市1061册、辽宁省沈阳市1018册。征订500册以上的地级市有31个。望同志们重视此项工作,我社将在医保研究会6月份召开的会议期间通报各地发行情况:省、省会城市、地级城市排行,并区分各业务单位如医保行政、经办、医疗、药店等征订详情。目的是激发正能量,实现今年发行9万册的目标,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做好宣传舆论工作。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已启航,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全民医保的重大历史使命已经落到我们肩上。这是当代医保人的自豪和光荣,更是责任。当前的迫切任务,就是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以不负重托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为实现公平可持续的全民医保改革目标,造福中国老百姓,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