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是全民医保之魂

分享到

2015-12-31 作者:王东进 浏览: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就要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新”:新阶段、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

作者: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 王东进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整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依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的最新总结。“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工作最关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与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有了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开创新的局面,才能迈向新的境界。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思路、工作方针到政策举措、工作重点、方式方法、评估标准和价值取向等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变革,而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也不是搞“穿靴戴帽”式的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所能奏效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无论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花样如何翻新,“文章”做得多漂亮,都只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理念”、“路子”依然是“王骆卢杨旧时体”,无论如何是“新”不起来的。

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就要认识和把握好“四个新”:新阶段、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

——认识新阶段。“十三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是一个极富时代特征的全新命题。在这个阶段,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范围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既是一幅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又是一张催人奋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民医保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涉人民的安康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决胜阶段的时代特征,只有把全民医保摆到决胜阶段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实施,才能找准其方位、认清其意义、体现其价值,才能避免就医保论医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与偏执,才能增强医保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 明确新目标。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民医保体系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 是“ 十三五” 规划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更两提升”,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提升保障的水平与质量,提升国人的满意度和各方面的认可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言简意赅的高度概括,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任务异常艰巨,任重而道远,切不可等闲视之。套用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Long way to go”(有很长的路要走)。

——树立新理念。理念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价值观的最生动、最全面的体现,是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可谓亮点纷呈,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具耀眼光芒的亮点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这就为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确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动力、实现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更正确更完善的方向与灵魂,有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精气神”。用新的发展理念统帅“十三五”时期的全民医保建设,尤其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让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全民医保之魂,成为想问题、出思路、定举措的价值取向。真正做到立足全民、着眼全民、惠及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或某个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不在此例)。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注重解决医保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保障方式与经办服务的公平正义问题,使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发展更具有平衡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都能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施新举措。“十三五”时期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是在“十二五”业已取得阶段性成就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巩固和完善。因此,实施的新举措,都是在坚守基础上的创新,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是深化改革与健全法制的一致,是健全内在机制与优化外部环境的结合,是提升保障水平与强化经办服务能力的协调,而不是罔顾既定的制度模式和实践的基本经验而另辟蹊径,更不是在“创新”的名头下“翻烧饼”式的折腾。“十三五”期间全民医保制度建设实施的新举措应主要是在完善上下工夫,在补齐“短板”上用力气,切实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公平性、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新举措又要具有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确保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是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必由之路。

二是实现法定人员的全覆盖。这是基本保险(即法定保险)必须依法参保、不能“自愿选择”的制度规则。所谓“自愿原则”已经完成了它在试点阶段的使命。

三是建立健全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这是基本保险制度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机制,只有把这两大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避免制度建设上的行政化和泛福利化的倾向,才能确保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下,保好基本,实现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改善职工医保个人帐户。改善个人帐户的前提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个人帐户设计的初衷和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恰当考量个人帐户存在的缺陷及其与统筹基金的配比、与门诊统筹之间的关系,坚守统帐结合的基本架构。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基金保障能力的需要,可以适度弱化个人帐户的资金占比,活化个人帐户的功能,使医保基金的整体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五是研究退休人员缴费问题。退休人员缴纳社保费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困难人群实行减免或补助属于另外一个范畴)。我国医保改革初期之所以做出退休人员不缴费的制度安排,主要基于当时国有企业处在艰难的改革时期,退休人员的负担比较重,同时考虑到当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很低(大体在每月300—500元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体上已经渡过了难关,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企业的退休人员比重渐趋合理,而退休人员的待遇连续十年调整,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退休人员缴费的时机基本成熟。退休人员缴费不仅会增强医保基金的保障实力,而且可以增强所有参保人员的保障责任意识和费用节约意识,对全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退休人员不缴费已载入了社会保险法,这项举措的实施,首先要研究解决好法律依据问题。这项举措涉及几千万退休人员和今后陆续退休的职工的切身利益,对它的调整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在研究阶段千万不可把一些并不成熟、并未敲定的思路或主张捅出去,以免引起混乱,给改革造成阻力或困难。

六是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这属于“旧措新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管理体制,国务院也曾排出了“时间表”,但在“十二五”期间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排除阻力实现了整合,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同认识依然存在,所以五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的步伐。如果这个问题久拖不决,将直接影响制度的公平性、运行成本和效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也会大打折扣,给国家和人民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七是普遍实施居民大病保险。这项举措的实施,一定要在深刻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大病保险”的概念内涵、保障方式、实施路径和责任主体以及社保与商保的本质属性与相互关系真正搞清楚弄明白,在对这两年一些地方开展“大病保险”的实效作出全面客观公正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藉以切实解决极少数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家庭的特殊困难。一定要避免肢解基本医保制度、混淆社商保险性质、弱化社保功能或叠床架屋式的现象发生。

八是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这两个险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关联性,合并实施对参保者更便捷,对经办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需要研究清楚:是制度层面的合并实施,还是管理层面的合并实施,切忌操切从事,把好事办砸。

九是解决特殊群体的帮扶救助。要在继续解决好传统的贫困人群的帮扶的同时,“十三五”时期要特别关注全国1.3亿多65岁以上老年人和几千万失能、半失能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要从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体系的战略高度,抓紧研究、建立既依托基本医保制度又相对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是一块不容回避的最突出的“短板”,把这块“短板”补齐了,全民医保制度才会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才会更加公平可持续。(详见《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1期)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