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进:化老年危机为红利 建立多层次养老金制度

分享到

2010-09-08 作者:常红 王喆 浏览: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今天下午,“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在京闭幕。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东进代表第五组(“社会保障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发言。王东进指出,在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中国应通过健全养老机制来化解老年风险,建立老年风险的主动预防机制,走以健康、参与、保障为标志的老年化之路,化老年风险为发展机遇,建立多极化解机制,形成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
王东进说,第五专题组讨论的主题是:社会保障、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分为四个子课题,即应对老年化,通过老年养老保险制度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平衡效率与公平—医疗保险的新发展。失业保险为就业撑起一片蓝天;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国工伤保险的新挑战。今天上午有近20位中外学者围绕社会保障这个主题进行发言和讨论,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关于养老保险。重点讨论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化问题。专家们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口的福利,在新农保试点期间,并在制度推广过程中,要重视社会保险信息传播,以便强化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可借鉴欧盟的经验,加快推进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加强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步伐。专家们建议,在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中国应通过健全养老机制来化解老年风险,建立老年风险的主动预防机制,走以健康、参与、保障为标志的老年化之路,化老年风险为发展机遇,建立多极化解机制,形成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通过多层次的防火墙化解老年风险,建立老年风险的内在应变机制,形成退休年龄的弹性机制,待遇的增减机制,参保人员的扩充机制。
有的专家指出,社会统筹的国民化是具有应对老年社会危机战略意义的养老金结构,要总结中国企业年金模式的经验,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做起,及时调整中国养老金政策结构。
关于医疗保险。有的专家提出,中国医保改革要取得巨大进展,必须高度关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第一、必须整顿医院财务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公共问责机制。第二、必须重视设计,重新设计关系到病人、医院和医疗保险主管部门三方利益的激励机制,使医疗资源得以更加合理的使用。第三、政府须进一步增加公共医疗资源,并考虑提高烟酒税,再用这些资金增加特定的医疗资源的供给。
有的专家建议,医疗体系的进步必须以充足的医疗资源为基础,要重视医疗体系的整合和信息系统的运用,建立权责相符的治理结构。有的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奠定了政治、经济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下一步以建立公平医保为目标,通过整合管理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城乡居民医保与新农保的制度融洽,不断完善政策,建立一制多档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城乡统一。有的专家强调,医疗保险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矛盾,按病种付费可以更好的发挥医疗保险基金的作用,对区域医疗保险进行评估测算并积累数据,再逐渐调整支付制度。
关于失业保险。专家们认为,解决失业问题要从如何促进就业方面寻找出路,突出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是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只有将失业保险制度和防止失业、促进就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使该制度为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创造条件,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还需要诸如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力度等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建立扩大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专家建议,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一要完善失业保险的有关统计数据;二要合理确定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时间和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三要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建立省级统筹全国调剂的失业保险制度。
关于工伤保险。专家们认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中国工伤保险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有的专家建议:一是提高工伤保险的立法层次,健全配套法律体系。二是加强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及管理的整合,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工伤保险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三是建立工伤保险调剂金,建立农民工全覆盖的国家工伤救援机制。四是提高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五是逐步将目前多元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发展为统一的医院化的制度安排,变现在的工伤保险制度为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