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 长护远航 ——扬中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全面开展长护险定点机构培训

分享到

2024-05-06 作者:王梓楠 浏览:

       为加强长期护理保险规范高效运行,把好长护待遇享受关口,提高定点上门护理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定点医疗、养老机构照护流程,近期扬中市长护中心对定点机构开展多期培训。
       失能评估,长护险的第一道“关口”。
       4月17日,长护中心邀请无锡评估师邹凯为评估机构所有工作人员讲解失能等级评估规范,从评估流程、评估标准解析、评估注意事项、案例与问题分析等方面对整个评估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解剖,从对失能人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等17项指标进行解析,现场评估员们也对平时工作中存疑方面与老师进行了交流。

      失能评估是指对失能参保人员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技术性等级评估,是参保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基准线,也是体现长护险制度公平的第一个环节。
      “杨奶奶,您能穿衣服下来走走啊?”“杨奶奶,你知道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吗?”“旁边这人是你什么人呀,你有几个子女?”……这是评估员在对申请长护险的失能人员进行现场评估,每次评估均需两位评估员上门,并全程录像,这些评估员在评估过程中并不是随机提问,而是围绕着国家标准中的评估指标,从参保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三大方面完成评估任务,评估员根据参保者实际身体状态,结合量表,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测评,评估结束后将视频上传系统,再由长护中心审核岗对视频中参保者状态与打分量表进行复核。
     失能评估环节是长护工作的“准入关”,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评估员对评估标准及长护险政策的认识,为提高今后评估工作流程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及评估结果的精准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门护理,失能人员的另一位“家人”。
        4月3日,市长护中心召开了护理机构培训会议。会上,首先进行了一季度的工作总结,对于市局稽核中发现的护理机构问题进行了通报,然后带领所有护理机构负责人对《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服务工作规程(试行)》、《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服务协议》、《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考核办法》进行了详细的学习,从护理执行补录、政策文件的执行、参保人员身体状态及生存认证、实行红黄牌制度等方面,再次明确了护理内容与审核标准。
         “之前一直是小刘给我们服务的,她爱干净,做事麻利,每次上门都弄的一一当当的,我的老伴本来都对这过日子失去希望了,小刘来了以后她明显开朗了,有时候还盼着小刘什么时候能来呢,真亏了有长护险,也给我喘口气的功夫。”温奶奶的家属特地跑到长护中心跟工作人员夸赞上门护理机构的医护人员。
       长护险的推出不仅仅是给予失能人员及家庭经济上的补贴,更是为了让参保者提高生活质量,守卫生存尊严。服务机构秉承医保“向日葵”温暖、热情、温馨的团队精神,在照护中主动服务、高效服务。
此次培训会不仅促进了服务机构之间的深度交流,也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保障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阶段,扬中长护中心将继续提升稽核力度,督促各护理机构加强学习,为失能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机构养老,老年人的又一个“家”。
       4月2日,市长护中心召开了医疗、养老机构培训会议。会上,长护中心带领所有机构负责人对《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考核办法(试行)》、《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机构服务协议》进行了学习,并对医疗、养老机构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工作要求:一要如实反映参保人员的身体状况;二要严格按照公示标准收费、收支清晰;三要床位集中管理,专床专用;四要及时办理出入院登记,生存认证工作;五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本次会议要求定点医疗、养老机构严格按照服务协议规范服务标准,及时为享受条件的失能人员制定合理的服务计划,完成计划内容并做好记录,让参保人员应享尽享。
       在对养老机构已享受待遇失能人员复评时,遇到一位家属说:“我隔壁邻居有个人状态跟我爸差不多,我也让他去申请长护险了,我爸住在养老机构每天可以扣减50,一年能省一万八,我隔壁邻居要申请成功了,住在家里每天也能有10块钱补贴,一年也有三千六呢。我们白天都要赚钱,我爸老年痴呆又会到处乱跑,不敢给他关在家里,只能送到养老院来了。申请了长护险,养老院还有医生定期为这些失能老人做检查,我们既省钱了,又更加放心了。”
       医疗、养老机构积极为入住失能人员搭建“养老、养病、养伤”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全力守护失能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在专业照护和温暖守护中,参保者找到了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幸福。
接下来,市长护中心将继续对所有医疗、养老机构已享受长护险待遇人员进行100%复评,杜绝弄虚作假盗用基金现象的发生。
       健康路上,医保同行,应享尽享,直达快享,但是也要发挥“火眼金睛”与“千里眼”作用,坚持“零距离”服务和“零容忍”浪费,坚决打击“假病例”“假评估”“假失能”“假服务”等问题,真正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烦恼,守护基金安全,保障参保者权益!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 微信公众号

  • 手机站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549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386号